谁说运动与学习不可兼得?他不仅是一名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同时也是一名考上我校的00后高材生。
他就是201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潘天宇。那么,学霸与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双重身份,他是如何炼成的呢?
自幼苦练乒乓球技术
谈及乒乓球,潘天宇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练乒乓球成了一种习惯,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潘天宇来说,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陪伴他多年的朋友。
六岁时,潘天宇就开始接触并学习乒乓球。最初他爸爸的想法和很多父母的本意一样,就是想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锻炼锻炼体质。后来考虑到天赋不错,就给潘天宇找了专业的教练指导,因此进步得很快。
从对乒乓球一无所知到如今轻车熟路,潘天宇靠的不仅仅是天赋,更是认真与努力。他不喜欢耍“小聪明”,教练布置的打板训练他一定保质保量地完成,绝不会投机取巧。“我不会练到我觉得差不多就停止,而是练到我真正熟练掌握。”
当然,在最初的训练中,潘天宇也曾觉得训练过于辛苦,父亲要求过于苛刻,而产生过抵触情绪。但当年龄渐长,潘天宇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抵触的情绪也慢慢变成了感恩。
他无比感激地说,“感谢在自己成长路上,教练和家人的一路陪伴。”
从小到大,潘天宇把一颗乒乓球穿上绳子拴在书包上,书包换了多个,球却一直带在身边。谈及乒乓球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这位外表大大咧咧的男孩却说得深情:“一句话概括,我几乎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是乒乓球给的。”
14岁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潘天宇在乒乓界崭露头角,小有名气,获得过濮阳市比赛一二名,并在初中就获得了河南省青少年团体第八名。
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年纪轻轻的潘天宇曾遇到过多次挑战,但通过及时调整心态,大都成功克服。比如一次市级比赛,由于比赛时刻表安排不合理,他一直从上午打到下午,未曾休息,但筋疲力尽的他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赢得比赛。
高二的暑假,潘天宇参加了河南省乒乓球锦标赛,在激烈的比赛中,他已经0:2落后对方了,但当时他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去想结果怎么样,只要尽力就好。最终他以3:2险胜,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冠军,并因此成为了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
潘天宇说,“乒乓球虽然很小,但学问很大,其中的很多,我现在还在领悟”。乒乓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体格的健硕和既得的荣誉,更多的是他个性的塑造。从小打球不投机取巧、只刻苦钻研的他比一般人更要强,这让他即使投入大量时间训练打球,学习成绩却依然优异。他也比同龄人更注重团队精神,“为了团队,你要敢拼敢赢,发挥出最出色的一面”。乒乓球还塑造了他开朗阳光的一面,以球会友让他和遍布全世界的球友保持着联系。
学习依旧是首要的
潘天宇不仅乒乓球一直打得好,学习成绩也很棒,这让他和父母都为难了。是打乒乓球,还是念书?最终潘天宇将学习放到了首位。
在小学毕业前夕,潘天宇面临着发展方向的艰难抉择。最后父母和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走专业的运动员道路。
被问及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时,潘天宇说,“我不会去想那样的问题,活在当下就好。”他也会感慨自己当时的决定,让他与很多人同途殊归,那些儿时的队友,或是在异国他乡继续为名誉奋斗,或是因为各种原因黯淡下去寂寂无闻,或是为了学业如今散落在五湖四海。而当初因为“以球会友”而结识的优秀的同辈们以及和他们一起奋斗的珍贵记忆,无疑丰富了潘天宇精彩的成长经历。
在参加完河南省乒乓球锦标赛后,潘天宇暂且搁置了乒乓球的比赛,专心开始备战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矿大。畅想未来,他说,“成绩是最重要的,但我也要重新拿起乒乓球,尝试在江苏争夺荣誉。”
正如汪国真所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希望这位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的大男孩能够铭记自己的目标,活在当下,在矿大继续书写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