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专稿】为了铭记的纪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9-21浏览次数:206


今天是2015年9月18日,恰逢“九一八事变”84周年,“九一八”是国耻日,中华民族的觉醒日,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端,今天我们在学校博物馆举行李可染先生抗日宣传画展览,这既是一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也是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一项别开生面的重要活动。“九一八”是我们中华儿女深沉回望历史,冷静思考现实的时刻,这种深沉回望和冷静思考,是为了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举办李可染先生抗日宣传画展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警醒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奋发进取,引导我们去感受当年作为热血青年的李可染先生是怎样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所体现的家国情怀,追思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的李可染先生对于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卓越贡献,领略可染先生的艺术风采。同时也是我们从可染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从一个贫家子弟成长为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应有的启示。

李可染先生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于1989年12月5日去世。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他的画室就取名为“师牛堂”。其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作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洋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洋画技法和谐的融入中国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可染先生出身贫寒,父亲是逃荒到徐州的贫苦农民,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都不识字。但是李可染从小就对大自然和周围的世界有着特殊的敏感和兴趣,他曾经被一个在街头卖艺乞讨的盲人琴师奏出的悲凉琴声所吸引,时常听到深夜时分才回家,并且因此在11岁的时候就熟悉了不少徐州民间曲调,他还自制了一把小提琴,并拉得一手好琴。13岁那年,他看见在靠徐州城墙外的“快哉亭”附近房间有几位长者在作画。他便顺城墙豁口伏在窗外看得入迷。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便叫他进屋,李可染从此变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后来还拜徐州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1929年,22岁文化程度不高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被著名艺术家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报考的时候他是第一次拿起油画笔临阵磨枪。在西湖国立艺术院,李可染以他在徐州快哉亭学习中国画的时候打下的底子,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到后来的出类拔萃。三十年代初,可染先生还参加了“一八艺社”的进步美术活动,这对他一生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可染先生既是一位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爱国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可染在的徐州民众教育馆供职,同时在徐州私立艺专兼课任教,这两个地方就都成了抗战宣传活动的中心。李可染在民众教育馆创办了抗战宣传室,同时创办了石印的抗战画报;又与馆长赵光涛等组织了徐州青年抗战宣传队,创作了近百幅宣传画在城乡各地巡展,在民众中播撒拯救民族危亡的的火种。李可染的抗战宣传画,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发展起来的。“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可染先生邀集美术、戏剧、音乐界的朋友,联合走上街头举办抗战宣传画展,宣传抗日救国。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徐州已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可染先生为持久深入的从事抗战宣传,绕道西安,转向武汉。1938年,在武汉加入了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投身于有组织的抗战宣传活动大潮。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抗战宣传画,其中包括《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作品参加画展和街头抗日宣传。在东北曾创作了《纪念九一八,打回老家去》为题的宣传画。在长沙等地创作了《同胞们大家起来保卫祖国》、《不做顺民,不做汉奸,要做抗敌建国的英雄》等巨幅壁画,还为一些报刊创作了宣传抗敌救亡、揭露日寇暴行的漫画。可以看到,作为爱国的艺术家,在可染先生的胸中跳荡着一颗怎样火热的中国心。

抗战期间,可染先生从武汉到长沙、桂林、最后到了重庆,一路宣传抗战救亡,由美术开路,宣传画一出现在城乡墙壁上,戏剧演出队、歌咏队随后便出现在街头。控诉日本侵略军破坏和平的家园,号召支援前线,呼吁援助挨饿受冻的难民问题,反妥协、反投降、反对做顺民当汉奸,歌咏抗战英雄,成为宣传画的主旋律。

这位后来饮誉中外的当代山水画大师,在青春年月里,曾如此激昂地投身于抗战宣传画创作活动,大规模长时间以宣传画的形式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前后持续10年之久。抗日宣传画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美术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政治叙事意义的作品门类。可染先生先后完成的抗战宣传画难以精确统计,至少也有300余幅。这在世界美术史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作品多有散失,现存的仅有三十余件,不足实际创作作品的十分之一,现在已成弥足珍贵的抗战史料和极为难得的艺术品。今天在学校博物馆展出的32幅作品,是李可染夫人邹佩珠于2013捐赠给我校博物馆的电子版照片复制的。

持续十四年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光辉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也成为整个人类和平正义事业不可战胜的伟大历史坐标。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感悟伟大的抗战精神的深刻历史内涵。铭记民族荣光,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民族复兴的伟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

可染先生是一位有着鲜明的价值追求、爱国情怀和极深造诣的艺术家。面对凶残野蛮的侵略者,他以艺术作为武器,为民族解放而奔走呼号;在攀登艺术高峰的历程中,他又显示出了勇于创新的锐气和活力。从20世纪40年代起,李可染本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宏愿,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抗战胜利后,可染先生应艺术大师徐悲鸿之邀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由此实现了对于中国书画艺术高峰的不断跨越。

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气魄,历游祖国名山大川,万里写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出一条充满生机的新路,将中国画艺术水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李可染的艺术创作在60年代以后更是进入了新的高峰,其作品气象沉雄博大,韵致幽深,在题材、构图、笔墨、意境等方面均取得了创造性的突破。他的艺术理念、艺术成就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声誉。李可染不愧为中国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史继往开来的重要里程碑。

我们中国矿业大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在徐州办学已有30多年。徐州是可染先生的故乡。在九一八国耻日,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李可染先生抗日宣传画展览,确实包含了多重意义。画展将把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将使我们领略到李可染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艺术魅力,以及可染先生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卓越攀登高峰的创新精神,使我们通过回顾历史而面向未来。

我们的纪念是为了铭记的纪念,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纪念。对历史不断感悟和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沉淀和传承的过程。历史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对历史的态度决定着我们如何去面向未来。正如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不断给予人们新的制高点,使人明智,使人心胸开阔,使人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也使人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和认清未来前进的方向。我相信,这届展览活动会使我们感悟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纪念“九一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为了坚定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将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使我们牢记使命,发奋努力工作和学习,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英烈和我们的前辈先贤!


(来源:校党委书记邹放鸣在纪念“九一八事变”84周年暨李可染抗日宣传画展上的讲话)



Copyright © 2014 xxgk.cum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