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风采】海阔纳百生,燕飞无尽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03浏览次数:120


校百佳教师、校青年骨干教师、校优秀教学奖、校教学贡献奖、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朱海燕老师就像三尺讲台的精灵,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教学一线飞翔,斩获了一个个荣誉,同时也收获了学生对她的喜爱。


兢兢业业,三尺讲台的认真舞者

朱海燕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教师,然而真正地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才慢慢地懂得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意义,深刻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所要担负的责任。

虽然有的时候我会很累,但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在教室里一双双齐刷刷对知识渴求的眼睛,自己拼命做下去的动力就来了。我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养育并对他们抱有很大希望的父母,更要对得起自己的教师身份。朱海燕表示。

在教学工作中,朱海燕每学期承担的教学任务都超过了学院的基本课时量。虽然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但她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余还会个别辅导、帮助在学业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对我而言,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朱海燕践行着她对于老师的理解。

“我记得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小伙子,基础很差跟不上课程的内容,上课时候偶尔抬头看看老师就一直低着头。我当时一看这样的小伙子,就感觉学习状态肯定不行。于是我就课后单独在教室里面给他进行辅导,果然半个月之后小伙子上课跟得上,也敢于积极发言了。”就像朱海燕对他说的,“你不放弃你自己,就没有人会放弃你。”她这样勉励学生,也这样对待学生。

“去年朱老师在怀孕期间,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了,但她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认真上课。我们能够感受到朱老师讲课的激情,我们收获了很多,和以往不同的是我每周都期待上英语课。老师都这么认真,我们当然更加用心地上课。”来自环测学院的一位学生这样说道。


为学而教,教学创新的引路者

你所需为我所教,我所教为你所用,是朱海燕教书九年来总结的教学理念,并且她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了以兴趣为指引、以学生个性为主线并辅以实用主义的教学原则。学生需求的才是我教学的重点。朱海燕说。

朱海燕认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并且各地区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差异,这就要求她必须因材施教。“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学习习惯跟我们不太一样,我们中国学生喜欢看书学习,而他们比较喜欢上网搜集信息学习,那我就会倾向于给留学生们推荐一些网址,而给中国学生推荐参考书目。”朱海燕采用这种“两套体系”的方法兼顾了全班同学的学习习惯。

在与其他学院专业老师的交流时,朱海燕发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很少接触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这不利于学生进行日后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扩展。于是朱海燕在上课时会基于学生的专业,用专业英语词汇给学生做快速阅读,之后再指导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学术型小论文。“当学生意识到学到的知识是对专业有用的,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来了。”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增强英语的实用性也是朱海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如今国际教育潮流在变,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调整,朱海燕也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学体系。“如果不更新教学方法,不仅会让我觉得自己的课很没有挑战性,同时也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因此她一直关注着教育领域的论文,将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在课堂中实践后,选取合适的添加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引领学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

我觉得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主线,我所有的动力都是源于学生。朱海燕希望自己的学生无论是选择继续进修还是工作,都可以用到自己讲述的知识和方法,这便是她最大的愿望。


不断充电,以身作则的践行者

“教学相长是我一直坚守的定理。作为老师,如何追寻学术目标、如何进步,学生都将看在眼里,并受到感染,也将会用什么样的努力去追寻他们的目标。同样,我也能从他们的反馈中学到知识,不断改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会他们不迷信绝对权威。”朱海燕说道。

朱海燕也一直践行着她的承诺,在工作之余,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学院以及北京大学英语系的进修课程,并成功申请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访学机会。在课堂上她将自己申请国外大学的经验与学生分享,并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经验,如个人文书如何撰写等。她鼓励有出国留学想法的学生敢于挑战自己,申请世界名校。

“实践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语言就是在运用中学习,在交流中互相提高。”朱海燕在职期间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与同行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她的其中一篇论文被斯坦福大学心理语言学教授所引用。在和不同地域的教师交流教学科研心得的过程中,她不断提高着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

朱海燕将实践的理念积极传达给学生,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一位成功入选2013年青奥会志愿者的学生这样说道:“我非常感谢朱老师,因为她的耐心指导,才让我有机会拥有如此难忘的经历,让我对英语有了更深的感情。”

在获得校微课比赛一等奖后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比赛时,朱海燕没有同其他老师一样直接上传之前的视频参赛,而是在研究了受众学生与同行的意见后做了大量的修改,重新进行了录制与制作之后才提交了全新的参赛作品,最终获得江苏省微课大赛二等奖。面对别人的疑惑和不解,朱海燕说道:“只有自己拥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我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做事尽量完美,才能真正对得起教师称号。”也正是这份严谨与上进让她多次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甘为人梯多奉献,化作春泥更护花。朱海燕一直都在教学一线默默耕耘,用负责与认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你所需为我所教,我所教为你所用”,她定将在教学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Copyright © 2014 xxgk.cum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