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才俊】张明:理工科到管理学科的华丽转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14浏览次数:245


编者按: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些青年教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均做出了不凡的业绩。11月23日、26日下午,学校在行健楼C604会议室召开首次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研讨会,遴选了九位青年教师分别作报告。本专栏将陆续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人物简介:张明,1980年2月出生,管理学院副教授,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来校工作。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能源与环境工程和运筹学等方面的研究,负责10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自然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在《Energy Policy》、《Ecological Economics》、《Applied Energy》和《Energy》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包括SCI期刊检索31篇(其中第一作者22篇,非第一且通讯作者5篇),CSSCI检索2篇;他引超过550次,单篇最高引用达150次;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1部,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2014年入选中国矿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第六批创新团队成员。担任期刊《能源发展前沿》和《低碳经济》编委,同时担任国际多个SCI(EI)期刊和国内期刊的审稿人。


俗话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话在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明身上再确切不过了。

张明本科、硕士学的是数学,博士攻读工程热物理方向,2009年毕业后到我校管理学院。短短6年时间,他已经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期刊检索31篇,负责10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自然基金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


人生的关键几步

人生的发展轨迹往往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张明说没有想到自己会从最初的数学学科转到现在的管理学科,但细细想来也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2003年,张明本科毕业考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攻读基础数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组合图论。在这里,张明开始逐渐把握自己的人生。他说,在这里自己特别幸运,因为著名数学家徐利智尽管80多岁高龄,每年坚持给研究生作讲座,有幸聆听大师级人物报告,受益匪浅,并且开始对研究产生兴趣。

从那时张明开始有了继续读博士的想法。2006年经硕士导师于洪全副教授介绍,到能源与动力学院攻读工程热物理方向博士。博士导师穆海林有个能源系统工程的研究项目,他正好学数学出身,正是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后来做起来竟然有着意向不到的效果,渐渐地自己从理工科转到了能源与经济方面。

2013年在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张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师从Ang BW教授进行博士后研究。Ang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能源经济学者,从他那里张明学到很多知识及对做研究的态度等,这使得张明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如鱼得水。


良好的科研习惯

张明现在主要从事能源经济方面的研究。当问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SCI索引论文时,张明表示,这得益于两地科研习惯。

张明2003年考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攻读基础数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组合图论。他说,由于学习数学出身,在从事一些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时,就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建立模型比较容易。

此外,由于学科的关系,张明在硕士期间看的书籍几乎全是英文的,到了博士期间自己也是看英文书,用英文写作,后来到了新加坡,导师Ang教授更是训练了他的科研思维。

近一两年,张明在Ang教授提出的LMDI因素分解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定量研究了不同因素的贡献度;分别对中国整体经济、交通部门、电力部门、商业部门、居民消费部门建立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及其贡献度,从而为制定科学规划和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他还通过构建经济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分析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


不断拼搏的精神

张明说,创新需要打破常规,这需要更多付出。由于不断更换方向,张明一直处在不断的学习充电中,每次都要甘当小学生。

刚读硕士,全是英文参考书目,张明硬啃了好长时间,才慢慢适应。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对能源系统工程一些专业基础知识不了解,他又“啃”了大量的书,包括工程热物理、系统工程、环境方面的书。参加了工作,他又“啃”了大量经济学方面的书,为了了解得更加透彻,他好多次都跟随本科生听课。张明说,听老师讲和自己看书学到的东西并不完全一样,理解的深度、广度也不同。

当然,科研也带给了张明很多快乐。张明说,科研中的乐在于长时间考虑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再就是科研成果发表后,尤其是被别人引用、评价后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同行进行交流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高度的职业认同

张明上大学的时候就报考了师范大学,找工作时他也一直朝着教师的目标迈进。他说,潜移默化的作用很明显,虽然就业时有很多选择,但最终选择了做高校老师。

张明说:“老师是特别好的一个职业,有着好多值得回忆的事情。最让我激动的一件事,就是刚上课的一个学期,碰上教师节,学生给我送了一束花,当时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现在不管多么累,站在讲台上什么都忘了,心里只有学生,只有如何把课上好。当看到讲的内容学生都懂了,心里感觉特别美。由于跟学生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在学生眼中我就像一个大哥哥。最想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让学生超越老师。”

来矿大工作已经6年了,张明对学校、学院给予的支持非常感激。他说,矿大管理学院为年轻老师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配备了指导老师,并且将年轻老师纳入指导老师的研究团队,在经费上也给出支持,每年资助学术交流机会,学术氛围特别好,研究团队每周都进行学术交流。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己应该努力工作,不但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做好科研,争取取得更好的成果。


谈及未来,张明表示,矿业大学是行业院校,尤其是在能源经济方向,矿业大学有很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老师,希望矿大能源经济研究在国内外有更多的话语权,并且在国家一些研究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还介绍,自己刚刚被邀请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第279次中国青年科学家论坛。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确实存在很多不足,希望能加入更强大的团队,希望自己的研究与行业结合更加紧密,搞出特色,打出名气。


相关链接:

饶中浩:储能科研战线上的一颗新星

李雷达:数字图像处理对比的雷达

杨卫明:我“有幸”走到今天

郭立童:一个低调、勤勉的“义齿”探索者

曹景沛:能源化工领域的执着追求者


Copyright © 2014 xxgk.cum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