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06-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中,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教授课题组取得的优秀成果“干旱半干旱矿区保水采煤方法获成效”入选并被专门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历年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中,遴选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和创新性成果,能够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关键科学问题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科技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基础研究成果集,每5年评选一次,编辑成册向国内外发行,已连续出版五部。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五)》收录了在我国2006-2010年国家资助的9.2万多项基金项目成果中评选产生的203项。缪协兴教授课题组的成果属于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入选的27项成果之一,该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
缪协兴教授长期从事煤矿开采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相关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在解决开采“三下”(建筑物、道路和水体下)压煤以及保护矿区资源与环境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0225414,50574090,50634050)的支持下,他带领开展的“干旱半干旱矿区保水采煤方法与实践”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应用基础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大进展。研究成果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被SCI和EI收录论文32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干旱半干旱矿区保水采煤方法与实践》著作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论著已被他引650多次。研究成果在神东矿区等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缪协兴教授课题组在研究中首先把水作为宝贵的资源,而不是传统煤矿生产中的灾害根源,变治水为保水,再从矿井含导水构造地质学、矿山岩体力学和采煤方法等三个交叉学科领域归纳出关键科学问题,明确研究内容与主攻目标。现已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和两种水资源保护方法,即分析采动岩体渗流与灾害的隔水关键层力学模型以及保水采煤方法和煤水共采方法。缪协兴教授课题组在研究实践中首先将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分区,明确重要水源地的保护区域;其次充分利用隔水关键层构造,根据能保则保的方针,开发了利用矿区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直接充填采空区保护隔水关键层的充填采煤技术,实施保水采煤;再则将各种矿井水加以收集利用,实施煤水共采,做到矿井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