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大举行国家“111计划”国际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进展交流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1-12浏览次数:90

1月11日上午,国家“111计划”国际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进展交流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A200会议室举行。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局局长贾新勇,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学会副主席Jose L. Torero Cullen,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德明,“111计划”国际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引智基地负责人周福宝,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Jin Zou等出席交流会。《科技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能源报》、徐州电视台等媒体和学校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交流会。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张振康主持会议。

卞正富副校长致辞。他对“111计划” 国际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团队专家及与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结合“双一流”建设和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他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的发展概况和学科建设等情况。他希望通过“111计划”能够让更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共同参与到矿大的发展和建设中,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提高矿大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周福宝教授作国际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进展汇报。他结合具体实例,从2017年度外国专家访问概况、“111”引智基地启动、“111”精品课程活动、研究方向拓展与学术研讨、工程示范基地建设、下一阶段工作布置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王德明教授作题为“煤田火灾形成机理、地球物理探测及高效治理技术”的学术报告。他从煤田火灾概况、煤田火灾的形成机理及贫氧燃烧特性、煤田火灾的磁与电异常特征及综合探测方法、煤田火灾的高效治理技术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专业的报告。  

贾新勇局长从新疆煤田灭火工作成果、新疆煤田火灾现状和危害、煤田火灾产生的原因、与中国矿大科研合作项目开展情况以及新疆煤田灭火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介绍了新疆煤田灭火工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Jose L. Torero Cullen院士作学术交流。他表示,地下煤火是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地下煤火防治和利用是全球性历史难题,解决这一问题十分迫切而重要。同时,煤田灭火问题十分复杂,全球学者和专家通过“111计划”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这一平台,汇聚在一起,有利于共同应对和解决这一复杂性难题。

据了解,周福宝教授国际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团队研发了分布式煤田火区热能提取温差发电新技术,利用热电材料Seebeck效应将地下煤火的热能直接转换为清洁电能。这一原创技术已经完成了第四代产品的研发,在新疆大泉湖火区的工程应用成效已经显现:每年产生电能价值147.2万元,可解决偏远地区用电问题;替代钻孔注水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5.8万吨,这对水资源宝贵的新疆尤为重要;此外还减轻燃烧产生的酸碱性化合物、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减少大量有害有毒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同时,这一技术装备可靠,还可用于水泥、钢铁、热电、陶瓷、有色金属等行业高温废热、废水利用等,也可应用于其他地热开采领域,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工业推广应用的条件。

交流会上,来学校交流访问的卧龙岗大学Ren Tingxiang教授、《科技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能源报》、徐州电视台记者等,分别从项目的技术突破、经济效益、海外专家项目参与情况、项目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提问,现场专家和学者一一进行了解答。

Copyright © 2014 xxgk.cum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