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矿大人】读书状元胡冰冰:我思故我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13浏览次数:69



胡冰冰,文学与法政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2级学生。

他嗜书如命,好友谢阳称之为 “书痴”,笑谈他常“醉”在书中,不知归路。也有熟悉人称胡冰冰不在看书,就在借书的路上。

2015年,胡冰冰在我校图书馆借阅量高达445册,夺得全校学生读书状元,入馆次数达1197次,位居榜眼。

读书多的人就是不一样,一起采访的同学几次都没有弄懂胡冰冰同学那很有哲学意味的话语,感觉他是神一样的存在。

胡冰冰同学认为,“读书为崇高的灵魂在这坚硬苦涩的大地上栖居提供了诗意的栖息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胡冰冰介绍,他自幼拥有“一片冰心”,素慕沉静之义,不喜喧嚷浮华。从少年时,即立愿追求“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然囿于升学应试,加之能接触的资源有限,读的书并不多,读书兴趣也被暂时压抑住了。

初入大学,胡冰冰的阅读梦逐渐在老师的建言下,在优越的阅读环境中重新燃起。“大二下学期以来,算是在好几位老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开始‘慢慢觉醒’,真正开始‘睁开眼看书籍’。”

渐渐地,原本学习中文的他,在认真完成中文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对人生智慧的探寻上。

他说,正如西方哲人所说:没有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觉得这一切远没那么简单,因此要求自己本着求实、纯粹的原则去求索审视自己所接受的一切。

谈到他起初接触哲学领域的感受时,胡冰冰既激动又兴奋,他说:“文学能够让我感性地对待世界,但哲学却让我学会理性地看待万物,对于哲学的惊奇和兴趣,强有力地催使着我‘恶补’欠缺的空白,我让自己像‘猎狗’一样进入‘知识的森林’,自主寻找哲学类的可口‘猎物’。”

“胡冰冰敏感、聪颖、多思而善思,因而始终保持了对生命与宇宙之谜的好奇,以及基于这种好奇的追问和求索。他尤其对东西方经典研究的历史与实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老师曹洪洋这样评价。


披星戴月,手不释卷

胡冰冰说,自己看书是“披星戴月,手不释卷。”在空闲的时光里,书籍成为他最安心的伴侣。

“学校丰厚的图书资源为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也不会让我的借书卡闲着,只要有条件,我都会去借阅。”大学期间,他阅读最多的是哲学宗教类,文学次之,同时涉猎历史、考古、社会、书法、绘画等领域。

协调好阅读与专业课的学习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很重要,高效的阅读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这对胡冰冰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通常将读书的时间安排在晚上,白天基本上都是在赶课,只有在晚上我才能安下心来好好地品读一本书,如果静心的话三四个小时读完一本不是问题。”

胡冰冰的好朋友谢阳对他读书的“痴迷”态度如是说道:“胡冰冰喜欢独立思考,不循规蹈矩,常在古玩市场和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古籍,竟收获不小”。

在胡冰冰看来,读书之法既有定法又无定法,这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深得的体会。他说:“我会采用“精读”与“速读”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经典文本我会反复阅读好几遍,而对于一些较为通俗或者一些在我看来学术价值相对次之的书籍,就采用速览的方式,在当今这样知识爆炸的时代,‘强迫症’式的阅读是无法打开局面、开拓视野的。”

长年累月的阅读,使得胡冰冰拥有自己的一套阅读技巧。他的老师孙慧说:“他从未机械地去读书,而是做到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践行了科学的读书方法,知行思于一体,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读书。”


知识之海,浸浸乎无际涯

开头容易,坚持难,对于阅读书籍的态度,很难有人从一而终,而胡冰冰却从不倦怠,孜孜以求。

孙慧老师说:“胡冰冰不仅读书认真,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当下阅读不受重视的环境下,胡冰冰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学。”

读书之要义在于行思,胡冰冰说:“只要打开书籍,你会奇妙地发现一个神奇的世界向你展开了。原本是一堆纸张和符号等冰冷的东西,因为你的用心体悟,立刻一切变得鲜活起来!越来越发现自己无知,这样就有了奇怪的循环,会渴望去阅读更多。”

胡冰冰对于自己坚持的态度这样解释:自己求知越深,感慨越多。知识之海,浸浸乎无际涯,而自己时间太有限。

“除了图书馆的书籍,我自己也会选择性地买一些书珍藏,”胡冰冰饶有兴致地说道,“大学期间买书大概花去好几千元,我宿舍的书和家里的藏书要比我今年借阅的书多得多。”

“真不敢想象自己没有好的书籍滋养如何在这时代里安身立命,”在对书籍的长期接触后,他发现读书早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他精神的最佳食粮,正应了古人说的“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每打开一本书,就是自我的一次觉醒,读书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一份保障。胡冰冰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一直在阅读的道路上坚守着,刻苦钻研一切现象背后的真理,不断思考世界万物存在的意义。或许真如他所说:“阅读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发现自己巨大的无知,知识永远带来的是谦逊而不是骄傲。”


相关链接:自我陈述

Copyright © 2014 xxgk.cum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