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看专业】中文,为往圣继绝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09浏览次数:91

编者按:为了让社会更多人,尤其是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了解我校的办学特色,应《江苏招生考试》邀请,前不久我校部分专业的毕业生纷纷畅谈所读专业感受。他们深情回顾了四年前为何选择所读专业、在矿大学习专业知识的真实感受、当下的发展前景等,现选取部分毕业生所撰文稿予以刊登,以供大家参考。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年的大学生活,仿佛白驹过隙,须臾躲进记忆的汪洋,偶然翻开军训时的相册,同学们的微笑依旧灿如昨日,如今,却只好用它来抚慰依依不舍的心灵。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文系。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专业不实用,不仅就业面窄,而且薪酬低。但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并不中肯。正如朱自清所言:“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文系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便是在于它的文化传承性。它不单单代表着一门专业,还承载着一份使命,包含着一份追求。

四年之前,我怀着憧憬和希冀走进了中国矿业大学这座百年学府,“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是矿大代代传承的校训,而恢宏、巨丽、博大、包容,则是它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校园不仅群山萦绕,更有河流、湖泊坐卧其中,四时花草皆备,天鹅戏于湖之一隅。这样的环境无疑有利于诗性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艺术的创造。对一个工科院校而言,这是非常可贵的。

记得刚来到文法学院的时候,我很快就注意到了“文以载道,法以治国”这样的学院标语。“文以载道”出自北宋周敦颐的《通书·文辞》,强调的即是文学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古人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历史却不止一次地证明,“穷”而心怀天下者亦比比皆是,这令我十分感动,也使我心有戚戚。身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正是从一开始就抱定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虽然自己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拔剑起蒿莱”,还是“蚍蜉撼大树”,但总之,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几年以来,我既用了大量时间在图书馆里汲取知识,也参加了一些文学社团来延伸自己的兴趣。而学院对人文建设也是大力支持,不仅会不定期邀请著名作家、学者为我们开展人文讲座,同时也会举办五月诗会、新生演讲比赛之类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本专业的老师都是在相关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他们不但会教给我们做文章、做学问的方法,同时也会传授给我们做人做事的经验。这些,都使我们受益匪浅。慢慢地,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但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加入了诗协、作协等文化组织,参与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赋社——彭城赋社。毕业之际,为了对这四年来的文学创作进行一个总结,同时有赖于身边朋友的建议,我将平时所创作的诗词、辞赋、散文等作品结集进行了出版,并得到了本地文坛名家的支持。目前,文集已被多家图书馆所收藏,这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可能许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文学发展了这么多年,文学界却始终没有出现大师?那么我想说的是,即便没有大师,去做一个“革命军中马前卒”又有何不可呢?

文学自有一种情怀,此情非关名与利。作为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哪怕没有“为天地立心”的能力,至少也当有“为往圣继绝学”的意志。如此,方不负于此生。

  

Copyright © 2014 xxgk.cum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 邮编:221116 苏ICP备05007141号